自成立以来,Synaptics 一直引领人与机器互动的方式——我们广泛被认知为 HMI(Human-Machine Interface,人机接口)领域的领导者。我们的长期技术积淀始终围绕触控技术展开——我们是将最早的 TouchPad 带入笔记本电脑的公司。但我们也推动了许多如今用户早已习以为常的电容感应、显示及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。
随着时间推移,我们的愿景和战略不断拓展,如今我们在人机交互领域的优势已远不止于触控,还涵盖视频、语音、音频、图像,甚至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。基于我们在远场语音、唤醒词触发、环境噪声消除、视频流传输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专业能力,我们的 HMI 解决方案正在以全新的方式突破用户体验的边界,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和系统中。
接口方式的演进反映出我们赋予电子系统的交互类型,不论是移动设备、计算机、汽车、智能家居设备、家庭娱乐系统还是家电。第一层交互是设备的直接交互,实现输入输出——控制与反馈(例如:“Hey Google”)。第二层是用户身份识别,检测谁在使用设备或是否在场,实现个性化/定制化(例如:你的智能安防系统识别出是你本人,并自动开锁)。第三层是情境感知,系统不仅知道你是谁,还能感知你的意图或偏好(例如:电视的机顶盒识别出你本人,并基于你的观看习惯推荐内容)。
我们正在以多年优化的 AI 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基础构建这一未来。尤其是在 IoT(物联网)领域,AI 正在推动系统向更具感知能力的智能演进。
我们最近在 《福布斯》杂志 撰文,探讨了 IoT 设备向感知智能演进的趋势。
正文中我们提到:
新一代,实际上是一个新生态系统的设备,将由能够感知你需求和意图的界面所驱动。欢迎来到 IoT 与感知智能的未来,在这里,用户交互成为可选项,而情境感知通过机器学习实现。当设备从仅仅收集与传输信息,转变为自主智能地使用这些信息,计算便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存在(ambient computing)。
简而言之,Synaptics 对人机交互的愿景,是让界面变得无处不在、直观且自然,以至于我们不再有意识地察觉到这种交互的存在。
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重要背景之下:越来越多的处理正在向边缘设备(edge-based devices)迁移。这也对技术开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:需要兼顾体积、功耗和性能,在本地设备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,以驱动感知智能与环境计算。
我们称这种更复杂、更友好、更安全的 IoT 体验为 Smart Edge AI。顾名思义,Edge AI 是指 AI 运算在最终产品本身中进行(如机顶盒或智能显示器),而不是依赖本地服务器或云端。
此前,智能边缘处理仅限于高价位设备(如智能手机),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,对于低成本设备或家用电器来说并不现实。得益于我们如 VideoSmart VS680 集成 SoC(System-on-Chip)等解决方案,我们现可在边缘设备上实现安全的神经网络加速,以主流消费产品的价格提供 AI 能力。
如今,具备性价比的 AI 边缘解决方案可用于提升产品性能,营造更贴近人类的使用体验。这使设备能够利用“隐性沟通”而非仅依赖当前主流的“显性沟通”方式。最显著的是,具备本地智能的设备将能以接近人类反应速度做出响应。通过省去云端调用实现的延迟降低,让用户感知几乎是即时的。
通过在边缘实现这些神经网络,系统能够具备更高的安全性、更低的延迟,以及更小的处理负担。这不仅对终端消费者有益,对我们的客户同样如此:我们高性能、多处理器的 SoC 支持多模态接口解决方案,并可满足消费市场的价格要求,帮助开发者更轻松地实现产品差异化。